摩顶放踵的典故源自《孟子》中对墨子兼爱学说的描述,用来比喻舍己救世,不辞劳苦。具体来说:成语含义:摩顶放踵,形容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不辞劳苦,不顾身体。典故来源:在《孟子》中,孟子描述了墨子的兼爱学说,指出墨子为了天下有利的事,即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也会奋不顾身地去...
摩顶放踵的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上》。1、摩顶放踵解释为从头至脚都磨伤。形容不辞辛劳,尽心竭力。出自《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2、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3、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
摩顶放踵,这四个字深寓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源自先秦时期墨子的高尚理念。在《孟子尽心上》中,墨子以其无比的爱,甘愿从头顶至脚跟布满淤青,只为天下大义,这是一种无比崇高的付出,象征着不计个人得失的忘我精神。其字面意思,"摩"是磨砺,"放"达至和谐,"跟"随其后,形象地描绘了墨子为推...
“摩顶放踵”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上》。孟子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杨朱主张个人主义,认为如果连一根头发都不愿意拔出以帮助他人,那么即使天下人都因此受益,他也不会去做。相比之下,墨子则提倡“兼爱”,即对所有人无差别地施以爱意。即使磨秃头顶,走破脚后跟,只要能对天下...
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地去做。」后来《孟子》原文中的「摩顶放踵」,就用来比喻舍己救世,不辞劳苦。2、摩顶放踵,汉语成语,拼音是mó dǐng fàng zhǒng,意思是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