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充耳不闻 解释:对牛弹琴意思是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对牛弹琴-充耳不闻”这类歇后语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
歇后语对牛弹琴的下一句
对牛弹琴-充耳不闻
解释:
对牛弹琴意思是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后人用“对牛弹琴”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对牛弹琴-充耳不闻”这类歇后语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扩展资料
“对牛弹琴”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如“对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说道理,彷佛在对牛弹琴。”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却不宜乱用。
相关歇后语:
1、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
2、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
3、抱着琵琶进磨坊-对牛弹琴
4、背着牛头不认账-死赖
5、笨牛吃麻雀-不好捉弄
2020-01-01
是一窍不通,因为牛听不懂音乐。一窍不通,汉语成语,拼音是 yī qiào bù tōng ,意思是指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自清·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对牛弹琴,一窍不通,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
对牛弹琴,汉语成语,拼音是duì niú tán qín,意思是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出自清·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对牛弹琴,一窍不通,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
扩展资料:
一窍不通的故事: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纣王昏庸无道,梅伯因为正直敢言而令纣王不快,又加上听信妲己 的谗言,纣王便无情地杀害了忠臣梅伯,还残忍地命人将其尸体剁成肉酱。
纣王的叔父比干是个正直善良的人。看着纣王犯下的诸多罪孽,他 实在忍无可忍,于是跑去劝谏纣王,希望纣王改邪归正,重整朝纲,勤政为民。极力劝谏纣王不要错杀无辜,专宠妲己,听信谗言,误国误民。妲己得知比干如此劝谏纣王,怀恨在心,寻找机会加害比干。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
2019-12-30
对牛弹琴 — 牛不入耳,虎坐莲台-冒充善人2013-07-06
牛不如耳,冒充善人201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