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植被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 经度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 纬度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 纬线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 经线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
高中地理植被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 经度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 纬度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 纬线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经线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 东西经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 南北纬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 东西半球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 东西方向判断:劣弧定律。
9. 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 地图上方向确定: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 等值线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 等高线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 等高线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 等温线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 天体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 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3. 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4. 月球:月球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火山。
5. 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色球、日冕。
7. 太阳活动:黑子、耀斑。
8. 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影响电离层,带电粒子流影响磁场。
9. 太阳辐射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10.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11. 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2. 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为夏至、冬至。
13. 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 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15.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 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 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 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19. 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20. 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21.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2. 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23.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
24. 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25.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 典型的季节现象: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 对流层特点: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2. 平流层特点: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 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 太阳辐射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 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 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 气温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 气温水准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 气温年较差: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11.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阴雨;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晴朗。
12. 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 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 风向:风向—风的来向;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15. 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 锋面与天气: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17.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 气压系统与天气: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垂直分布);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20.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21.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2. 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23. 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22024-05-26
qqmate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5-24 10:19: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4. 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25.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26. 典型的季节现象: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第...

  •  数码达人小敏M 高中地理植被分布规律

    高中地理植被分布规律有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一、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植被类型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赤道附近,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热带雨林成为主要的植被类型,而在极地附近,由于气温低、降水少,冻原成为主要的植被类型。在温带地区,由于气温适中,温带落叶...

  •  翡希信息咨询 高中地理知识讲解:非洲植被类型

    在旱季时,猴面包树会迅速落叶,减少水分蒸腾。3. 沙漠植被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北部和西南部等干旱地区。 特征:这些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主要由耐旱的植物组成,如仙人掌、灌木等。这些植物通过减少叶片面积、增加根系深度等方式来适应干旱的环境。非洲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每一种都展现了非洲大地的自然...

  •  文暄生活科普 「高中地理知识」丰富的植被你知道多少?特点、习性全分析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植被四季常绿。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有所不同,夏季炎热干燥,形成亚热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植被春季发芽,夏季茂盛,秋冬落叶。中国北方多见此类植被,如北京香山的红叶、孔庙的千年银杏。亚寒带针叶林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与美洲北部...

  •  百度网友00e012a 高中地理气候与植被分类

    1、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2、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分布:南北纬5-10°;成因:副高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3、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成因:...

球球范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工作总结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QQMATE.CN - 球球范文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