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典故?

」 所以「乐不思蜀」的「蜀」应该系指三国时代的蜀 参考: edu.ocac/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02/vod02_02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
「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这些贤人先后去世,蜀国也就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   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许昌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忘记他原来的国家,只懂得享受。现在普遍把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在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的情形里。
参考: .geocities/lstchinese/story8
图片参考:.geocities/lstchinese/pic/story8 「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这些贤人先后去世,蜀国也就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   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许昌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忘记他原来的国家,只懂得享受。现在普遍把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在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的情形里。
参考: .geocities/lstchinese/story8
「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这些贤人先后去世,蜀国也就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   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许昌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 所以「乐不思蜀」的「蜀」应该系指三国时代的蜀
参考: edu.ocac/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02/vod02_02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 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 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7030100431
「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这些贤人先后去世,蜀国也就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   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许昌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忘记他原来的国家,只懂得享受。现在普遍把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在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的情形里。
「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这些贤人先后去世,蜀国也就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   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许昌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忘记他原来的国家,只懂得享受。现在普遍把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在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的情形里。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7051504861&others=12022-10-12
球球词典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5-23 22:27: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7030100431 「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

  •  重庆新华电脑学校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蜀汉被曹魏灭了之后,到洛阳,当时的晋王司马昭问他,在这里住的习惯吗?他乐呵呵地说很好,比在四川好多了。他的旧臣听到后,于是教他要悲悲戚戚地说思念故土。后来司马昭再一次问他,他于是按着大臣的说话跟司马昭说,司马昭跟他说这是你的大臣...

  •  御坂07267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里?

    人们常把乐以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起国破家亡...

  • 乐不思蜀的典故如下: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

  • 应模仿思念蜀国的模样。于是,酒至半酣,司马昭再次问及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刘禅按照郤正的教诲回答。司马昭听后,笑道“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则哈哈大笑。从此,司马昭再也不怀疑刘禅。刘禅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这一典故“乐不思蜀”因此而来。

球球范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QQMATE.CN - 球球范文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