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携幼典故

义”的名声。然而,孟尝君对此并不理解,反而责怪了冯谖。后来,孟尝君被罢免相国职务,返回薛地时,薛地人民热烈欢迎他,甚至老人和孩子都出来迎接,出城百里相迎。孟尝君感慨道:“先生的‘义’,如今我亲眼所见!”这就是“扶老携幼”典故的由来,它体现了孟尝君的仁义与人民对他的深深敬意。
扶老携幼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以好客闻名,他在府中供养了三千名食客,将他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上等客享受丰盛的鱼肉和乘车的待遇,中等客则有鱼和蔬菜,而下等客仅能获得蔬菜。一日,孟尝君的朋友推荐冯谖,孟尝君询问其特长,朋友表示不详。孟尝君因朋友的话对冯谖不甚重视,佣人们误以为孟尝君轻视冯谖,便将其视为下等客。

冯谖对此感到不悦,暗自决定离开。孟尝君得知后,立刻提升冯谖为上等客,并给予其母亲优待。冯谖决定报答孟尝君的恩情。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去薛地收债,冯谖巧妙地借机免除债务,为孟尝君赢得了“义”的名声。然而,孟尝君对此并不理解,反而责怪了冯谖。

后来,孟尝君被罢免相国职务,返回薛地时,薛地人民热烈欢迎他,甚至老人和孩子都出来迎接,出城百里相迎。孟尝君感慨道:“先生的‘义’,如今我亲眼所见!”这就是“扶老携幼”典故的由来,它体现了孟尝君的仁义与人民对他的深深敬意。2024-07-14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5-24 06:53: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腾云新分享 扶老携幼什么意思?扶老携幼典故介绍

    扶老携幼的意思是带着老人、领着孩子,形容人们成群结队而行的情况。该成语的典故介绍如下: 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齐策四》,原文为“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而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中,也有相关描述,即刘备进入益州时,对百姓秋毫无犯,受到益州百姓的欢迎,百姓...

  • 【典故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成语意思】:扶:挽著;携:带着。搀著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成语注音】:ㄈㄨˊ ㄌㄠˇ ㄒㄧㄝ ˊ ㄧㄡˋ 【通用拼音】:f...

  • 扶老携幼的故事源自春秋时期孟尝君与冯谖的事迹。以下是关于扶老携幼的典故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广招食客,门下食客众多。冯谖作为食客之一,初时不被重视,后来因得到孟尝君的赏识而地位提升。冯谖替孟尝君买“义”:孟尝君派遣冯谖前往薛地讨债。冯谖到达薛地后,却宣布所有欠债...

  • 后来,孟尝君被罢免相国职务,返回薛地时,薛地人民热烈欢迎他,甚至老人和孩子都出来迎接,出城百里相迎。孟尝君感慨道:“先生的‘义’,如今我亲眼所见!”这就是“扶老携幼”典故的由来,它体现了孟尝君的仁义与人民对他的深深敬意。

  •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扶老携幼,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发生在刘备进入益州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法正、庞统和刘璋。原文如下:却说玄德前军已到垫江。所到之处,一者是西川供给;二者是玄德号令严明,...

球球范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QQMATE.CN - 球球范文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