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表达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采用了景中寓情、移情入景、以动作写情、用典故达意的表达方式。原诗:《水龙吟·登建康...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创作背景是在宋孝宗淳熙元年,当时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但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词。赏析如下:上片写景抒情:开篇以气象阔大的江景引入,通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绘出江南秋季的空旷辽远。随后,由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篇。辛弃疾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华,有一片忠贞的爱国之心,却未能得到奉行投降主义的南宋政府的重用,于是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辛弃疾登上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城上的亭子—赏心亭,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词。词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登临意的大意为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出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原文如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水龙吟 》运用了三个典故,具体如下:1、张翰弃官归乡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