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已恨蓬山远典故出处

刘郎的典故出自《幽明录》。据传东汉时期,刘晨和阮肇二人到天台山采药,迷路回不到家。遇到两位仙女,留下刘晨和阮肇居住了半年。回家后,世上已过七世。之后又到山中去寻访,再也没有见到了。后来用作吟遇的典故。全诗原文如下:《无题》(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
刘郎已恨蓬山远典故出处
一、典故的出处
刘郎的典故出自《幽明录》。据传东汉时期,刘晨和阮肇二人到天台山采药,迷路回不到家。遇到两位仙女,留下刘晨和阮肇居住了半年。回家后,世上已过七世。之后又到山中去寻访,再也没有见到了。后来用作吟遇的典故。
全诗原文如下:
《无题》(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意思:说好的约会却成了空言,你再也寻觅不见;夜半醒来, 斜月空照,听得见晓钟初鸣; 梦里又一次为你的远去而哭泣 醒后,相思成灾仓促写信,水墨未干;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 麝香微透芙蓉似的纱帐; 刘郎怨恨那蓬莱仙山的遥远,而我与你隔着的却不止是一座蓬山。
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在梦中与她短暂相聚。从梦中可见作者思念之苦。尾联“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千万重”,抒发出远隔之恨。诗中虚幻和现实结合,来去空绝。月儿斜洒,淡淡地笼照;梦被离别的泪水啼醒;书被难以控制的情感摧成。残烛、半盖着的翡翠锦被以及炉中散出香气,透过芙蓉帐;更隔道千万重的蓬莱仙山。这一切景和物,描述出作者思念之切,含情之深。同时透露出作者在幻实之间的凄苦、孤独、寂寞和愁怅的心情,让人感慨万千。这种悲凉的心情。
细细品味李商隐这两句诗有暗喻自己之意。“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两句诗中的刘郎,有暗指自己的怨恨比刘郎还高的寓意。他这是在说,当初刘郎怨恨蓬山的遥远,不能与相恋的她相见,自己的怨与遗憾比他惨了,刘郎的所在地距蓬山还要相隔万重山呢!难道李商隐对“异地恋”深有体会?否则,怎么能写出如此耐人寻味的诗作呢?从中看出李商隐诗歌创作之一的缠绵徘徊的风格。我们再联系这两句诗前的那几句,不得不令人赞叹李商隐情感丰富。2022-10-02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5-23 17:16: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南邕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刘郎是什么典故?如何理解?

    刘郎的典故出自《幽明录》。据传东汉时期,刘晨和阮肇二人到天台山采药,迷路回不到家。遇到两位仙女,留下刘晨和阮肇居住了半年。回家后,世上已过七世。之后又到山中去寻访,再也没有见到了。后来用作吟遇的典故。全诗原文如下:《无题》(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

  •  华人潮剧 “刘郎已恨蓬山远”用的什么典故?

    当晚,彻夜难眠的他填了一首《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一见钟情的宋祁本来没敢抱什么奢望,填词也只是慰藉一下自己的相思。谁料仁宗皇帝不但知道了此事,而且还一眼看穿...

  •  小白家美食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刘郎这个典故是如何来的?

    南朝宋的刘义庆读过《幽明录》,它叙述了“刘阮遇仙”的神话传说故事。汉朝的刘晨和阮肇的人去天台山挖药迷路,结论遇上2个绝世女人。因此她们就在山间日常生活了一段时间。春天来了,她们思念故乡,但是当她们返回家里却发觉,山上一日地面上一年,世间中的人已经是自身的七代以后。之后,刘晨和阮肇...

  •  hstrey 李商隐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中的 “刘郎”是谁?

    传说东汉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结成一段奇缘,后因以“刘郎”指情郎。出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原文: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译文: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

  •  悍明将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有什么典故?

    此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如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译文如下: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梦里为伤远...

球球范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QQMATE.CN - 球球范文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