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都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关羽荆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败,曹魏以为“备已死,数多寂然无声”,故“略无备豫”。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陇右诸多有利因素,对尽快形成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联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二、七擒孟获 黄承宗认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都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舌战群儒、三气周瑜木牛流马、吴下阿蒙、大意失荆州、草船借箭、空城计等。
一、六出祁山
诸葛亮声东击西,以奇兵“六出祁山”,平取陇右,是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曹魏赤壁战败后,将主力防线布于长江、秦岭,尤其刘备占据荆襄,外接好孙权,故曹操更加紧长江防线。
关羽荆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败,曹魏以为“备已死,数多寂然无声”,故“略无备豫”。

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陇右诸多有利因素,对尽快形成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联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七擒孟获
黄承宗认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三国演义》和剧本加以渲染,使情节尤为离奇,怪诞不稽。
而实际上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政策。
他对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运粮。
既笼络了地方首领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使他能专事北伐中原,而后方南中境内保持安定。
三、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叙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猛将吕布大战的故事。
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但不是史实,因为据史书记载,参与讨伐董卓的没有公孙瓒,也没有“三英”,因此小说中“温酒斩华雄”以及“三英战吕布”都是杜撰的。
“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四、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里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把他们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五、过五关斩六将
刘备军被曹操击败,刘、关、张失散。
其中关羽被曹操军包围。
曹操希望招降关羽,就当事情这样顺理成章的进行时,突然,关羽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
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
2022-10-18
球球词典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5-24 06:04: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国演义》的典故: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煮酒论英雄、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舌战群儒、隆中对、单骑救主、七擒孟获等。1、三顾茅庐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

  • 1、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刘备前两次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但他并没有气馁。直到第三次去隆中拜访,才得以见到诸葛亮,刘备真心诚意的求贤之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出山了。2、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

  •  誉祥祥知识 三国演义都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讲述了孙权、刘备联军在诸葛亮的策划下,成功击败曹操大军的故事。这一战役对三国鼎立的局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智谋与勇力的完美结合。

  •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叙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猛将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但不是史实,因为据史书记载,参与讨伐董卓的没有公孙瓒,也没有“三英”,因此小说中“温酒斩华雄”以及“三英战吕布”都是杜撰的。“三英”指刘备(字...

  •  结晶科技 三国演义都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一、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标志性事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之中结为兄弟,共同发誓扶持天地、救困扶危。这一典故象征着友情、忠诚和兄弟情谊,成为后来人们交友的典范。二、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三国中诸葛亮智斗曹操的著名故事。诸葛亮利用智谋,借助大雾天气,用草船诱使曹操放...

球球范文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WEN.QQMATE.CN - 球球范文网
返回顶部